重点实验室-头部

大漠中崛起的绿色奇迹——神东煤炭集团科学发展铸造世界一流煤炭生产基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3 字号:

“神东煤炭集团的煤矿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创造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进行了现代化管理;二是在建设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2006年,神东煤炭集团荣获我国环保领域最高奖“中华环境奖”之际,被誉为“中国环保之父”的曲格平作出如上评价。

一方面,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煤炭生产企业,坐拥15座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指标全国一流,世界领先;一方面,煤田核心区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接壤地带,气候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匮乏,平均植被覆盖率仅为3%至11%,是全国水土流失的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显而易见,破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神东实现绿色发展必须面临的长期任务、第一要务。

其实早在神东矿区开采之初的1985年,神东便提出了“建设一流的能源基地,必须有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开发思想。30余年来,该公司也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聚焦采前、采中、采后三个时段,构建了以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为主题的“三圈”生态保护治理模式,真正承担起了我国能源战略西移中破解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先行军与主力军责任,并在茫茫大漠之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绿色奇迹……

产煤不见煤 清洁能源供全球

行走于神东矿区的各个角落,处处可见“创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的硕大标语,这正是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作为集团公司旗下最大的能源供应企业,以煤为业的神东要想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必然要着眼主业,围绕煤炭的生产、加工、运输下功夫……

在距离地面约160米的神东大柳塔煤矿连采三队井下作业区,我们看到的是原煤开采的第一个环节——掘进和综采。据队长介绍,在这两个步骤中,大柳塔煤矿均采用最先进装备,实现了绿色、高效生产。特别是最新投用的世界首套全断面快速掘进系统,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掘进、开采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

布尔台煤矿副矿长则归纳了该矿井下生产的多项环保措施——喷雾水中加入抑尘剂辅助捕尘网以降低粉尘;通过保水开采避免将大量废水排入地面;利用开采产生的废弃矸石回填废旧巷道……

对于神东旗下的哈拉沟煤矿而言,近期更是有好消息传来——2017年9月14日,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组在实地察看煤矿沉陷复垦区、山地公园,并听取了煤矿建设情况自评报告后,一致认定该矿已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

在神东的各大煤矿中,原煤从井下开采出来,经过封闭式的皮带栈桥运输,便会进入洗煤(选煤)厂进行洗选。

布尔台选煤厂共负责周边4座煤矿所产原煤的洗选工作。其具体工艺流程为:仓内原煤先由筛分系统进行破碎和初步筛分,之后进入洗煤车间利用密闭循环水系统及其他物理、化学过程,将煤与矸石分离,同时降低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及硫分,形成精煤后对外运输销售。

“神东各煤矿出产的原煤,本身便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因此洗煤工序中除部分矸石经处理后用以填沟、复垦外,我们没有任何杂质外排,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际上,环保方面的严格要求也有利于企业利润提升。比如市场需求旺盛的低硫煤,我们若能降低0.1%的硫含量,每吨煤的利润就能提高6元。”大柳塔选煤厂工艺煤质管理员说。

不仅如此,近年来,神东通过节能减排科研资金的投入,持续开展节煤、节水、节电、节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技术研究和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其中仅煤泥水闭路循环洗煤节水技术一项,每年即可节约清水48.6万吨,回收煤泥6.48万吨。

通过全自动化操作设备,1分多钟时间便可向一节车皮内灌装精煤(80吨),装完一列火车也仅需80分钟。装车员工作的装车塔控制室,距离火车车皮尚不足3米,但这么快的速度,这么近的距离,却几乎触碰不到一丝煤尘。“我们车间共有16名工作人员,每年却要完成超过3500万吨煤炭的装车外运工作,人均每年的装车量接近220万吨,超过27000个车皮。”装车车间主任骄傲地说。

此外,神东在煤炭装车完成后,还要给车皮表面的煤炭上喷洒一层封尘固化剂,以此达到降低运输过程中因撒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煤炭损耗。正是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使得每节车皮的撒煤损耗量从500公斤降低到200公斤。而将其置于神东超2亿吨的煤炭年产量而言,每年降低的煤炭损耗量可谓是巨大。

经过采煤、洗煤、装煤等一系列工序后,蓄势待发的“运煤专列”就将从神东矿区驶出,沿着神朔、朔黄铁路驶向800公里外的黄骅港。港口之内,神东出产的清洁煤炭又会换乘货轮,远销大江南北乃至全球各地。

“在神东的各个矿区、厂区,你可以看到精心治理后的绿色沃野,可以看见自然明净的蓝色天空,却基本看不到本应俯拾皆是的黑色煤炭。多年以来,我们在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严格坚持着绿色环保导向。这既符合公众和市场提出的新要求,也与我们‘创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的目标相一致。”神东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水害”化“水利” 地下水库增效益

矿井生产用水要从地面的生活水厂输送到地下,影响生产安全;井下的地下水和疏干水则要抽送至地面进行治理后外排,但矿区可用水资源又在逐年减少。多年以来,对于包括神东在内的广大煤企来说,这一下一上不仅耗费了巨额的生产成本,更会给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水资源负荷。

但在神东大柳塔煤矿污水处理厂,却看到了一幅“难以想象”的场景——不仅难觅矿井污水的踪影,就连大多数污水处理设备也处于停工状态。据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厂建厂初期每年的污水处理量高达360万吨至380万吨,现在的煤炭开采量大了,每年的污水处理量却降到了100万吨左右,尚不足设计规模的两成,且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

那么,大柳塔煤矿矿井内大量的地下水和疏干水又流向了哪里呢?答案当然还是要到矿井内去寻觅。

黄绿相间的大门,两旁对联写的是“绿色开采造福子孙后代,科学保水建设美丽家园”,横批则为“人水和谐”;几盆平安树将以煤为主的基调渲染得绿意盎然,巷道两边则分布着各式仪器和各种管道;拧开一条绿色管道的阀门,清澈的水流便顺着出水口汩汩而出。这里,便是大柳塔煤矿2-2煤1号地下水库,距地表约93.6米,距平硐井口约3.6千米。

“人工坝体后面就是分布式地下水库,水有几米深,单库容量超过300万吨。我们看到的蓝色管道是向水库里输污水,绿色管道向外排净水。像这样的水库,仅大柳塔煤矿便有3座。” 该技术的主要研发人员、大柳塔煤矿总工程师说。

而在整个神东矿区则有35座,库容总量近3000万吨,相当于两个西湖的容量,年供水量可达6000万吨。正因如此,目前神东矿区95%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都来自地下水库,每年可节省生产、污水治理成本约10亿元。

据了解,与我们常见的地面水库不同,地下水库依托超大工作面开采后留下的采空区建设而成,犹如埋在地下的一个巨型水箱,矸石则占据着库内大多数空间。整个库区无人值守、无设备、无电耗、无材耗,岩层渗水和井下开采产生的污水经过转移、储存,借助矸石强大的吸附能力和长距离流动实现自然净化。

此外,为确保地下水库安全运行,神东矿区还安装了安全监测平台,24小时实时监测地下水库人工坝体的水压、水位、流量、水质等情况,并配有摄像头,能在地面随时看到井下现场情况。

“实验室分析表明,矿井水经过地下水库自然净化后,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显著降低,净化效果随距离和时间的延长会更加明显。经过净化的井下污水通过自然压差供水实现重复利用,这便为我们实现‘地面净水零入井,地下污水零升井’目标奠定了基础。”大柳塔煤矿总工程师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神东的地下水库技术研发从最初首个5万吨级无自然压差供水功能的储水设施起步,在刚刚过去的20年间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重要奖项,被国土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作为先进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被世界煤炭协会列为煤矿地下水库专题案例在世界主要煤炭国家推广应用……一项项荣誉的取得,可谓是对勇于向矿井“水害”宣战并成功“化害为利”的神东人最好的褒奖。

经过地下水库实现净化的水资源,除能满足井下生产各环节的用水需求外,一部分还可通过管路输送到地面,供选煤厂、热电厂和橡胶坝使用,或经过严格处理后供给居民区。

“我厂采用世界领先水平的水洗选煤工艺,全厂小时循环水量约1.19万吨。选煤过程中,我们除采用先进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外,每月平均还需补充复用水量5.3吨,这些水都来自地下水库。”神东洗选中心大柳塔选煤厂工作人员说。

此外,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集团公司于2016年10月正式组建了“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据了解,该实验室未来将以神东矿区为重点研究对象,不断完善煤矿地下水库技术,探索高矿化度矿井水井下处理工程及相关工艺,为我国乃至世界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开辟一条绿色之路。

沙海变绿洲 大漠之中筑传奇

“四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风沙刮得睁不开眼,吃饭时怕沙子刮进碗里,吃一口就得赶紧用另一只碗扣上。”回忆起神东建设初期的生态环境,一名老员工如是回忆道。

据了解,因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接壤地带,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平川地区风沙侵蚀,若再加上大型井工采煤沉陷的人为影响,势必会对神东的长远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有鉴于此,神东在起步之初便清醒地认识到了环境保护与能源生产之间相生相依的关系,摈弃了传统的“先生产后治理”“边生产边治理”的被动做法,创造性地探索出“先治后采、治大采小、采治互动、以采促治、以治促效”的发展道路,成功创建了一套系统的“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模式,从时间、空间、资金、发展角度多方位修复开采地的生态环境。

其中“三期”即采前大面积高标准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能力;采中创新井下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持续利用。“三圈”即大面积治理风沙危害,构建生态防护体系,形成“外围防护圈”;矿井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裸露山体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形成“周边常绿圈”;厂区内实行森林化、园林化建设,使这一区域绿地率达到35%,建成“中心美化圈”。

生态治理面积累计达26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由3%至11%提高到60%以上,植被种类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近100种,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神东矿区从昔日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山清水秀的塞上绿洲。华丽转身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大柳塔煤矿沉陷区,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作”。

据神东公司水土保持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于2006年正式开始建设,建设初期的目的以沉陷区治理为主。“当时想的是先把沙治住。为此我们栽过沙柳、飞播过沙蒿,最终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合作种植了沙棘。这沙棘不仅抗旱能力强,相比沙柳还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沙棘果可做果汁,叶子可做茶叶),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全部回馈给当地群众。”刘军说。

一簇簇黄澄澄的沙棘果挂满枝头,一排排绿油油的樟子松昂首挺立,处处可见的沙柳、柠条、文冠果、欧李与遍地的野草一起,共同为大地编织起一块漫无边际的绿毯……据了解,截至目前,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经形成了集建设区、生产区、公益区和科普展示核心区为主的“三区一核”体系,建设面积50平方公里,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了水保工程35项,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并于今年3月荣升为全国首个以采煤沉陷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为主的示范园。

“继大柳塔示范园之后,神东于今年5月斥资1亿元,着力打造哈拉沟煤矿沉陷区山顶公园,目前园内已经引种了大量俄罗斯大果沙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必将成为矿区职工及周边居民最好的休闲娱乐目的地。”水保监测站工作人员说。

与沉陷区生态治理同步进行的,还有神东矿区和生活区绿化工程。前文提到的哈拉沟煤矿,在神东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及“绿色矿山”称号的煤矿中只能排到第8位,早在2005年6月,神东大柳塔小区即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色社区。

从神东国际交流中心出发,向北穿过一条马路,便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上湾山顶公园。道路两旁和公园内生长的是五六米高的柳树,小广场上有不少老人正跳着广场舞,几个小男孩则轮流荡着秋千。公园东缘还建了几座木质亭子,站在亭上远眺,可将不远处的乌兰木伦河尽收眼底,宽阔的河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而河畔的运煤专线上,每隔几分钟便有运煤专列缓缓驶过……

“荒野变新城,荒凉变繁荣,荒滩变湿地,荒废变利用,荒漠变绿洲,荒蛮变文明。”回望神东公司30余载的绿色发展历程,不得不说,这首来自一位赴神东采风作家的诗句,委实道出了以大柳塔为主基地的神东矿区的巨大变化。而秉承“绿色信仰”的数万神东人,也凭借30余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在铸造世界一流煤炭生产基地的同时,锤炼出一颗塞北瀚海的绿色明珠,一个崛起于大漠之中的绿色奇迹……

重点实验室-脚部

联系我们

国家能源集团重点实验室

地址:国家能源集团创新基地304楼4704

联系电话:010-57337371

微信公众号

内容管理:重点实验室综合办公室    技术管理:国能信息公司    京ICP备1003236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